7月30日,6000吨级“双泰36”轮顺利完成重载入坞及横移试验,标志着由港航集团下属湛航集团与海南海峡航运共同设立的广东琼州海峡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船舶修造公司)实现维修能力新突破。此次试验成功将维修吨位上限从原设计5000吨级提升20%至6000吨级,标志着该应急基地具备了琼州海峡全部现役客滚船型的维修能力。
双泰36”轮驶入浮船坞瞬间
29天极限攻坚 实现维修能力新跨越
作为我国首个客滚运输应急保障基地,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应急保障基地自3月27日投产以来,持续为粤琼桂三省船舶提供维修保障服务。从7月1日完成4300吨级“紫荆十一号”80%重载试验,到7月30日攻克6000吨级“双泰36”轮100%重载试验,船舶修造公司面临吨位增加40%、船体尺寸更大等技术挑战。
面对技术考验,公司自7月27日起连续召开联调会议,党员干部带头攻坚,技术团队昼夜奋战,通过优化移船路径将误差严格控制在0.5%以内,提前完成船台调平,成功攻克6000吨巨轮横移偏移风险。后勤保障组全程提供补给支持,确保48小时连续作业顺利推进。
工程师夜间操控移船系统动态调平轨道
能力“三级跳” 4个月完成全量级覆盖
自投产以来,船舶修造公司实现维修能力“三级跳”跨越式发展:从3000吨级基础验证到4300吨级80%重载试验,最终突破至6000吨级100%重载试验,仅用四个月就将维修能力上限从设计标准5000吨级提升20%,实现琼州海峡全系列客滚运输船舶维修全覆盖。
后勤小艇向浮船坞运送补给
构建“30分钟应急救援圈” 打造高效航运保障体系
应急基地的投用彻底改变了琼州海峡船舶维修格局,将维修半径从珠三角缩短至“家门口”,年修船能力达100艘次。同时构建的“30分钟应急救援圈”使救援响应速度提升3倍,有力保障了海南90%进出岛物资运输。此次6000吨级维修能力的突破,不仅展现了港航集团在船舶维修领域的技术实力,更为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贸港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航运保障,进一步强化了琼州海峡客滚运输黄金水道的战略安全。未来,应急基地将持续提升服务水平,为区域航运安全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收藏本页 | 打印本页 | 返回首页 | 返回上一页 |